四大名著中,《红楼梦》我未曾读过,其余三本均读过不止一次。高中语文课本有红楼梦其中一个章节,大概是“葫芦僧判葫芦案”。本以为记不住,不过因为发生在金陵,谐音成葫芦僧判扶路案,此生便难忘记了。不读《红楼梦》的原因,自己也难说清楚。或许是因为未读之前就知道了“红学”这个词,害怕读后还要各方搜罗补注,否则会根本没读明白。等哪天有了自信,可以视其为无物,大概就能开始享受《红楼梦》的精妙。
另外三本,人气应当是《西游记》最高,毕竟哪个小孩能不喜欢孙悟空呢。讨论度,则应该是《三国演义》,中青年人的口水战,不少就从这里开始;不少人对历史的兴趣,就是由《三国演义》培养出的,在下就是如此。《水浒传》则差了一些,相比《三国演义》,少了七分浪漫,多了七分戾气;相比《西游记》,少了九分反抗,多了四分委屈五分求全。
在将来的历史里,哪个生命力更强呢?《三国演义》可能是最差的。关于汉末三国,《三国演义》写的太好了,好到难以更改。其中的人物形象大部分都定型了,通过覆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来重述三国的这条路,已经堵死了。三国精彩的故事,尔虞我诈的斗争,千人千面的形象,唯有靠着后世相似的尔虞我诈来传唱,来延续生命力。故事和形象,不能妄动,久而久之,会变得不可触碰而让人对其冷淡,如此起起伏伏。
稍好一点的是《水浒传》,相比《三国演义》的浪漫,他的生命力在于现实。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,这是达尔文说生物的进化。《水浒传》则更简单,通篇是弱肉强食,或者说吃人。如此真实之下,写活一些上等人物,足以让《水浒传》大放异彩。社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《水浒传》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处。所谓,时逢盛世,必有妖孽;国之将亡,文气灿然。喜欢探寻真实,必然会沉醉在《水浒传》中。《水浒传》也是四大名著中本人最喜爱的。
生命力最强的必是《西游记》。如果说《三国演义》是写活了汉末三国,《水浒传》写活了真实,那么《西游记》写活了孙悟空。孙悟空是什么形象?我想起老子所说的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那又如何?孙悟空的形象,足以让一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孙悟空。人们都知道孙悟空,都写出自己的孙悟空,进而每个人又都可以是孙悟空。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孙悟空的故事,如果和大部分人心中的有相似,那么孙悟空的形象又会再多一层。相似的形象也有哪吒。但哪吒的故事太单薄了,单薄到人们自以为已经理解,所以能写好的屈指可数。
笔落于此。